18.5 素质教育为何十年都没改革成?
知识争论
-
知识无用论
-
应试知识无用,感觉时间白费。
-
但是为升学,时间并没有浪费。
-
在学校构建的模型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
-
知识有用论
-
使用知识有用,后悔没好好学。
-
即使好好学,也较难学到实用。
-
聪明的汉斯,最大化目标但是学偏了模型
机器的汉斯效应,看似能完成一些任务,其实实在依赖所找到的某些微妙特征
- 识别飞机与坦克的模型,学习到背景是否是蓝色
人类教育的启示
-
升学生最大化分数得到应试模型,但这不是教育目标的模型
- 辅导书和课本的目标不同,导致现在既要用课本也要用辅导书
-
教育系统与就业系统不匹配
-
最大化分数模型不一定是教育目标模型
-
企业通过分数和学校出身来筛选,有希望筛选的人才可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筛选方式和筛选目标并不匹配
-
偏差消除
-
素质教育改革结果,升学的背景下所有模型最终会变成最大升学的模型
- 能否改变奖励机制,使“能最大化奖励的模型”就等于“教育目标的模型”,或者说让“得分目标”完全等价于“能力目标”。
-
如何教育改革
-
推行素质教育后,奖励机制依然不能使得分目标等价于能力目标,系统也会根据素质教育的奖励机制演化成另一套偏离教育目标的应试体系。
- 这套系统会使学生获得分数的成本变高,让人才筛选变得不再公平。
-
美国招生
-
-
妥协的结果,降低学生得分成本的应试教育,解决人才选拔公平问题
-
实际解决方案
-
升学机会,义务教育阶段
- 系统起到筛选作用,允许最大化得分的行为模式
-
实用目的,高等教育阶段
- 学生自己通过明确输入输出,抑制建模偏差
-
[[思维导图]]
18.5 素质教育为何十年都没改革成?
https://blog.xiang578.com/post/logseq/18.5 素质教育为何十年都没改革成?.html